羽毛 (鸟兽的代称)
羽 (鸟类的代称)
金鸟 (飞鸟的美称)
俊鸟 (鸟的美称)
灵翰 (神鸟羽翼的美称)
火鸡 (驼鸟的古称)
水葫芦 (刁鸭的俗名)
在中国古代,鸟被赋予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象征,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鸟文化”。除了喜欢用鸿鹄代表志存高远外,古人喜欢的鸟还有很多。
比如,鹤在古人眼里被视为“一品鸟”;孔雀“开屏”被看成是祥瑞之兆;鸳鸯是代表夫妻情侣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爱情鸟”;喜鹊则是一种“闻鹊声,皆为喜兆”的灵鹊……
鹤,古人眼里的“一品鸟”
南朝梁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对鸟的喜好,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选择,古代官宦眼中最尊贵者是鹤,称之为“一品鸟”。明清官员所着朝服前后饰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文官中最高的一品官补子就是一只鹤,“一品鸟”由此而来。
早期“一品鹤”补子
为什么最高的文官要用鹤?古人认为鸟中地位最高的是凤凰,鹤仅次于凤凰,有“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之称,正合乎君臣之道。鹤被如此尊崇,其实与鹤本身亦有关。鹤本来就是珍禽,名贵稀少。
清代一品文官朝服
清陈淏子《花镜·附录·养禽鸟法》“鹤”条称:“鹤,一名仙鸟,羽族之长也。有白、有黄、有玄,亦有灰苍色者。但世所尚皆白鹤。”世人所崇尚的白鹤,就是俗称的丹顶鹤,历来被视为吉祥鸟。
古人认为,得道之人成仙时乘骑的工具就是鹤,故鹤被视为仙禽,有“仙鹤”美名,骑鹤也因此成了古人的最大梦想。南朝梁殷芸《小说》中有一个故事,几个客人同路,路上闲聊各人志向,有的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成仙。有一个什么都想要,希望“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仙人都高寿,仙人所骑之鹤自然也是长寿鸟。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花镜》还称:“鹤生三年则顶赤,七年羽翮具……一百六十年则变止,千六百年则形定,饮而不食,乃胎化也。”
在古人眼里,鹤与龟、松一样,都是长寿的象征,称长寿者为“鹤寿”,形容老人经历丰富、人老体健叫“鹤语尧年”、“鹤发童颜”等,也都因此而来。老人逝去,则称“驾鹤西归”。
鹤是鸟中君子,所谓“鹤立鸡群”就是基于这个说法,寓意风度卓然,异于寻常。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诗称:“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古人还以“琴操”与“鹤德”来比喻才德出众、品高行洁者,文人画中的“琴鹤图”便是此意。
鹤常长幼相随、雌雄比翼,因此又被用来表示父子、夫妇之道。传统吉祥图案“五伦图”,即用鹤代表父子之道。古乐府琴曲《别鹤操》则因夫妻离别而起:“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