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息腹式换气,就像鼻子闻花香的过程。
要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结合。气口要合理安排,不同的位置要分别留不同的气口,或大气口,或小气口,或偷气,或缓气,或抢气。要防止开始气多,以后气不够,浪费气息气息运用体现韵味。气口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着唱腔的表情达意,关系着唱腔的流畅顺达,在拖腔、快板、流水中显得更重要。音断意不断的地方不是气口,不能换气。要提起来唱。腹部肌肉要随演唱逐步收紧,只要唱就要收小腹。气从最下面提起来,出去的时候再控制好大小强弱。偷气不能明显,缓一下就行了。流水、快板唱段中时间允许时,一定要把气吸沉下去,时间紧时缓一向下就行了。该换气时不换,想换时来不及了。快板换气浅,慢板吸气深。气沉下去,再提上来,上下贯通。高音要用丹田气从下向上奋,不能只用咽喉部。气不要只在胸部,在胸部唱自己吃力,听了也难受。流水、快板要多用缓气,在前一个字收音时略微吸一下,后一个字马上出来,这样无明显停顿的感觉,听不出在换气。腹部要支撑得住气 息,鼻腔、头腔打得开。这样才能久唱。高音要借气息顺势向上提,不能用太大的劲,不要用横劲。只有以气 托腔,才能以腔传情。要用气息支撑唱。不能用喉咙唱,尤其是长腔、高音、重音要有丹田气支撑。气口分换气 、缓气 、偷气 、就气。
二、吐字每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不同的情绪。字唱清楚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唱出只字的情绪和韵味。吐字要像猫逮老鼠,快速咬住,马上放松,又不能松掉跑了。吐字要有弹性,咬的太紧,放得不及时,听起来像砸夯,是唱“浊”了。吐字的方式有旋转、加装饰上挑下滑、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等等。吐字要成核桃形,字头带劲咬住,字腹——韵母放开到共鸣位置,字尾收韵。不要音包字,字弹出来,弹清楚。唱歌以声出字,京剧以字出声。出字的过程有快慢,但字头,字腹,字尾的程序不能简化。字要有装饰,无装饰的音——不按字头、字腹、字尾出字,唱起来痛快,听起来像白开水,没有味道。发音时,口腔嘴唇肌肉、声带等发音器官要提前一刹那兴奋。嘴唇周围肌肉运动过度,会使面部表情变形,不美观。要内紧外松,可对着镜子练唱以调整形象。听录音带要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出字过程,听清每一个字是怎样吐出,归韵,收音的。韵味在字腹上,最美的音,最亮的音在字腹上。字尾主要是收音收韵。收音收韵时气要充足。收的方法有时是轻轻往回收一下,如同书法“横”的回笔,有时是轻轻搁到那,如同书法“竖”的尖锋和飞白,有时是向上挑,有时是往下滑。再短的音也要注意收音收韵。流水,快板中每一个字要咬住,要有弹性,要收音收韵,更要快速。拖腔中的停顿不能归韵。以四呼,十三撤准确归韵,音自然就会亮起来。音准板准,吐字归韵准。字重而不死,字轻而不飘。字分四声、切音、尖团、上口。尖字唱团字一般可以,但团字不能唱成尖字。尖字舌尖抵住齿背,不翘舌,有口风;团字舌尖略微靠后抵住齿根和前腭,翘舌,无口风。上口字不一定都上口,两个上口字在一起可唱一个上口字。有些上口字可以半上口,如“封”“这”等。上口字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湖广音——湖北武汉音为住,如“说”“出”等;
二是部分中东撤的字归人辰撤,如“定(ding)”念“定(din)等。
三、共鸣口形与共鸣关系很大,唱位置高的音时,嘴角,两腮要向上托起,使共鸣位置向上。如果嘴角,两腮向下,共鸣位置只能打到前腭位置,使声音不能达远动听。共鸣位置老在咽喉部,既不好听,也容易疲劳。要根据不同的字,分别用不同位置的共鸣。要或靠前,或靠后,或朝上朝下。老生的头腔、鼻腔、胸腔共鸣和脑后音可以一个共鸣为主,同时混合使用。如杨派的“营“字等。在不影响规范的前提下,一个字腔可以用不同的共鸣位置,以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不能刻意追求,只能水到渠成。老生人辰、江阳、中东、摇条撤都很厚重。唱时口腔内要有尽可能大的空间,要以鼻腔或口腔为主,头腔、胸腔为辅,不能太单薄。中东撤的“空”等字,出音应从“K”过度到“ong“,”K“在喉部有一个小喷口,。出音是从内向外的,从外向内就封死了,鼻腔共鸣出不来,发音不亮,归韵不好听。
京剧讲究念、唱、做、打,首先要练习基本功,俗称吊嗓,要把声音练开,还要练到字正腔圆,每个字每个音都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刻苦训练,直到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