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 zhì。
滞,zhì,12画,汉语常用汉字之一。有凝积,不流通的意思。滞【解释】1.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 :停~。~留。~销。~空。呆~。~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针。~下(痢疾的古称)。
2. 遗落 :“此有~穗”。【组词】停滞不前[ tíng zhì bù qián ]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呆滞[ dāi zhì ]1.行动、动作或反应迟钝的。
2. 无表情的。 3. 经济上不活跃或商品、股票等滞销的。
读zhi第四声,停滞不前,信息滞后性,缴纳滞纳金,货物滞销,滞留,滞期费,滞涨,滞留件,滞销品,目光呆滞,滞洪,滞留,阻滞剂,滞缓
三点水一个带字读滞:拼音zhì。
意思:停滞;不流通:~货。~销。~留。
出处:滞,凝也。——《说文》
解释:滞,意思是水流不畅。
滞,读音zhì
组词 滞后
造句
1. 由于市场需求的滞后,这个公司的销售业绩一直不太理想。
2. 这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一直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需要加强改革。
3. 由于技术水平的滞后,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一直无法达到市场要求。
三点水加一个带是“滞”字,念做:zhì
读音:[zhì]
部首:氵
五笔:IGKH
笔画:12
笔顺:捺捺横横竖竖竖捺折竖折竖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释义:
◎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 遗落:“此有滞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