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蝉中的读音是jiè。
藉[jiè,jí]汉语汉字藉,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或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还有顾念、顾惜的意思,还可指杂乱,烦杂。康熙字典【申集上】【艸字部】《唐韵》慈夜切。音躤。《说文》:祭藉也。《易·大过》:藉用白茅。注荐藉于物。又《礼·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注:藉,藻也。疏:凡执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
读音拼音是:jiè和jí,组词造句:狼藉6 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7 厂长因渎职,被公安局收容,弄得声名狼藉。
藉:jiè,声母是j,韵母是ie,声调是四声。
意思是:凭借、依赖。
藉组词:蕴藉、狼藉、相藉、藉口、藉词、藉助、蹈藉、藉端、耕藉、酝藉、藉甚、藉手、藉藉、浪藉、神藉。
出处:
《蝉》唐代·虞世南
原文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文释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