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鼋头渚郭沫若

2024-05-09 15:22:11
咏鼋头渚郭沫若,在线求解答
写回答

最佳答案

缘起写下“太湖佳绝处”这话的时候,郭沫若先生已是第二次登上鼋头渚了。

而第一次是在1924年的3月间。三十五年挥手间,两次感受并不相同。樱花盛开1924年的那次,他本是应朋友之邀去梅园看梅花的。当时的他,虽然已颇有才名,但还是蜗居在上海滩亭子间里的一位文学青年。诸多的不如意,难免使他的心情压抑。他上午挤上嘈杂纷乱的火车,在无锡站下车后,乘黄包车经过锡山、惠山,他看到的还是四年前他所看到的那副破败的老样子;这让他加倍地郁闷了,他开始怀疑这次到无锡来究竟值不值 游船划水然后,当他在管社山的万顷堂摆渡到南犊山麓,顺着“小函谷”狭窄弯曲的山道,经涵虚亭登上鼋头渚时,那扑面而来的浩瀚山水、万千气象,让他一洗胸襟,彻底放松了心情。他分明看到了他的大同乡、巴江廖纶写在横云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包孕吴越”。包孕吴越意会游景的孩子恍惚间,吴越春秋时的范蠡、西施款款向他走来……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直抒胸臆:啊,范蠡哟、西施哟,你们是太幸福了!太湖上只有你们的笑纹,太湖却没有你们的泪滴呢。夕阳映湖郭沫若第二次游览鼋头渚时,已经是人称“郭老”。这时鼋头渚的景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从写着“山辉川媚”的牌坊(现改为“太湖佳绝处”)而入,沿长春桥、樱花堤,过“藕花深处”一组江南园林,前面横亘着一条小山岗,树梢中露出“飞云阁”飞檐翘角的大屋顶。鼋头渚美景这精巧的水庭,极可能吸引了郭老的视线,经过这种“小环境”的衬托,待他拾级而上,越过小山岗时,景色豁然开朗,三万六千顷太湖直奔他而来。他写了《咏鼋头渚》,全文如下:放目倚危楼,三山水面浮。四周腾黛浪,万顷泛金沤。范蠡扁舟在,女夷舞袖留。无上光明处,争赴上游头。湖滨美景最美在鼋头郭老再度游览鼋头渚,是乘着诗兴而来的,所咏以景为主,语境中也不乏时代大潮的成分。但是仍能从中看到他对鼋头渚的深深热爱与赞美,对太湖风光的沉醉。

2024-05-09 15:22:11
赞 5040踩 0

全部回答(2)

这是郭沫若赞美无锡鼋头渚的诗句。

2024-05-09 15:22:11
赞 6023踩 0

如果去无锡旅游,太湖是必游之处,对于太湖,一直都有种难以说清道明的情愫,那烟波浩渺的太湖水,含蓄而内敛,当一艘白帆徜徉在湖面时,更是有着一股灵动的美,就好似人间仙境;而若游太湖的话,鼋头渚那是一定要去的,郭沫若曾这样赞誉鼋头渚:“太湖佳绝处 ,毕竟在鼋头”。

2024-05-09 15:22:11
赞 5504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