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的部首:冖,独体结构。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农的古字形字状似一个人手持工具在山林草地耕作,本意指耕作,引申泛指农事、农业,又指农民。古时亦有田官、勤勉之意。上古时代,杂草丛生,林木遍布,耕种的第一步就是开荒除草。“农”与“耨”古音也相近,后来才分化为两个字。西周金文“农”字省去下面的“手”,在上部的“艸”或“茻”中间增加了义符“田”,开垦种田的意思更为显豁。第三形的“艸”写得有点像双手,后来就讹变成秦汉“农”字中的“臼”旁了。秦、汉“农”字所从的“囟”实际上是“田”形的伪讹,《说文》误以为是声旁。“囟”与“农”声韵之不合,徐锴早已看出来了。其实从“田”的“农”字汉代古隶中还是能见到的。“农”字几经讹变,到了《说文》小篆那里就成了“从晨,囟声”的形声字了。
部首偏旁是:冖,组词造句:农业十七、农民伯伯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农业大丰收。
十八、这几年风调雨顺,农业连年丰收。十九、党的正确领导和地利人和是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保证。
农字的偏旁是冖,是单一结构。农的部首是秃宝盖。秃宝盖的写法是“冖”。读作mì,本意为覆盖,是“幂”的古字。
农字的基本释义:
1、农业:务农。农具。农田水利。农林牧副渔。
2、农民:老农。茶农。菜农。
3、姓。
农字的组词有:农村、农业、农民、农户、农夫、菜农、农舍、农历、蔗农、农谚、茶农、瓜农、农林、农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