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敦睦堂是客家刘氏的一个宗族祠堂。
以下是一些关于刘氏敦睦堂的背景信息:
1. 历史沿革:刘氏敦睦堂由北宋时期的客家刘氏始祖祥公的七世孙参常公所建,始建于北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至今已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
2. 名称由来:最初,这个祠堂是为了祭祀昭烈帝次子鲁王永公及入闽客家刘氏始祖祥公而建立的,因此得名为“鲁王府”和“汉王庙”。后来在明朝永乐年间,经过合族重建后,改名为刘氏家庙,又称“祥公祠”,并以“敦睦堂”作为堂号。
3. 文化意义:敦睦堂不仅是一个祠堂,也是客家刘氏宗族的象征,承载着族人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以及对先祖的敬仰。
4. 地理位置:刘氏敦睦堂位于湖南省永兴县,这里曾是宋南渡时期刘富道公从江西省泰和县鹅颈塘迁居至此的地方。综上所述,刘氏敦睦堂不仅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宗族建筑,更是客家刘氏族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象征。它见证了客家刘氏一族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重视家族和睦的传统美德。
其意思是姓刘的家族促进家庭和睦及睦邻友好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