仒部首有扵,於 等字。
扵汉语汉字扵,汉语汉字,读作扵(yú),同“于(於)”。古籍释义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未收录“扵”字头,请参考“於”字。)於【卯集下】【方部】康熙笔画:8画部外笔画:4画〔古文〕《唐韵》哀都切《集韵》《韵会》《正韵》汪胡切,同乌。《韵会》隷变作於。古文本象乌形,今但以为叹辞及语辞字,遂无以为鸦乌字者矣。
仒部首的字:扵,於 等等。
有关词语:
於菟 [ wū tú ]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
於滩 [ yū tān ]由淤泥构成的浅滩。
於呼哀哉 [ wū hū āi zāi ]混乱的时代厌恶好的品行,不能分辨这些是非。
於陵故城 [ wū líng gù chéng ]於陵,又作逢陵。
哀莫大於心死 [ āi mò dà wū xīn sǐ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仒部首有:扵,於 等字。
於(wū 、yū 、yú),汉语三级通用规范汉字。
“於”原是“乌”的异体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张翅飞翔的乌鸦。
后来用“乌”表示乌鸦义,“於”用作叹词,读作wū。又作姓氏用字,读y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