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的含义: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除了中国古代的驿站,在世界各地的类似场所有波斯的波斯御道、日本的宿场及美国的驿马快信制。随着铁路及汽车的发展,古代主要供官方及军队使用的驿站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平民也可利用的车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1982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从春秋、左传等书之叙述,可知当时通信之方式有三种:
一是“传”,为车递;
二是“邮”,为步递;
三是“驿”,为马递,综称“传遽”,后因车递费用太大,渐不使用,只剩步递及马递,故改称为“邮驿”站。中国驿站史:
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发现有(壴女)与(亻壴)字,据悉是跟传递讯息有关的文字。周朝设烽火台,并有邮驿传递军报。
2、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3、唐朝邮驿设置遍于全国,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全国有1639个驿站,驿务人员共2万人,由兵部之驾部郎中管辖,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四人,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
4、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5、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
6、明代在全国皆建有驿站,称为驿递,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936个;还设立了急递铺和递运所,加强了物流信息。驿站还能接待出公差的官员。
7、清朝设驿站计为1785处,京师设皇华驿,军机处公文上有如注明“马上飞递”,规定日行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日行四百里、五百里,甚至六百里不等,最快速达八百里,往往到站时,已人仰马翻。此俗称“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是指中国古代供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中途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驿站是早期有组织的通讯方式。
【解释】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造句】曲曲折折的路旁,隐现着几多的驿站,是行客们休止的地方
【引申含义】情感驿站这个词。是给大家在人生情感的旅途中,提供相互了解沟通、调节感情状态、增加对情感深入探究的互动平台或空间。
除了中国古代的驿站,在世界各地的类似场所有波斯的波斯御道、日本的宿场及美国的驿马快信制。
随着铁路及汽车的发展,古代主要供官方及军队使用的驿站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平民也可利用的车站,现今日语及韩语仍沿用“驿”称呼车站。
驿站是指古代为方便传递书信、物资而设立的驿站点,通常由驿站官员管理,提供换马、换车、休息、饮食等服务。驿站广泛分布于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线上,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在现代,驿站通常指供旅客中途歇脚休息、换乘交通工具等服务的场所,比如公路、火车站等。
驿站是指供人和车马驻留、换乘、休息的地方。在古代,驿站是由政府组织的,并且在一些必经之路上设置,用来传递政府的文书、情报以及处理公务。现代社会,驿站一般指的是为旅客提供休息、饮食、购物等服务的一种交通设施,如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