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
该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其内在逻辑关系是以“三全一大”建设为基础,推动“三变”,形成“三新”,最后达到“两高”。关键点在“两高”,即: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的"三新″
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与原来相比,新课程主要有三方面变化:
1、课程设置变化
外语语种增加,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另外,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2、课程类别变化
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成为高考考查范围。
3、学时和学分变化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