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中国,915万年轻人走进高考考场,当他们开始奋笔疾书时,整个国家甚至都因此安静下来。
商业和军用航班纷纷改变航向,考场附近道路被封锁,司机被禁止鸣笛,建筑工地停工,网吧关门,葬礼为其绕道而行……等欧美媒体一一历数这国度以何种方式,倾情投入这场大学入学考试。当然,学生们也没有闲着,为确保高考顺利,有人吸氧,有人打点滴,“高考房”与“高考保姆”受到极大欢迎,还有女孩为此服用避孕药或者注射激素……这是前两年《》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对中国高考的形容。外国人不理解高考为什么对中国人如此重要,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词典里没有“高考状元”这个词汇。谁让国人历来有“状元崇拜症”?“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家族光宗耀祖的最大梦想。而现实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又强化着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追慕。于是,每年各省各县都重复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这一幕。尽管教育部一直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每年高考过后,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铺天盖地的传来,每个省、每个市、甚至于每个县都会产生自己的“状元”,接着就是采访、座谈、出席某个活动。可以想见,这些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必会荣登其母校的招生广告,或是成为某商品的代言人。全国除少部分地区外,有关高考状元的报道都会占据地方性新闻报道的重要位置。所谓的“高考状元”不过是临场发挥较好而已,“高考状元”不过是一次考试的偶然产物。上大学之后,乃至将来毕业、工作,第一名一定比第二名、第三名强?不见得。若干年前有研究课题组公布“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结果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稀有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名单,也很少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基本上没有高考状元”,这说明,改变命运的是知识,而不是状元或一次考试。可以说今日之热炒高考状元,则已经成了某种商业手段。它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高考状元本人无关。人们热衷于它,因为从中可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相比中国,在美欧等国家,从来没有“高考状元”的情结。为什么没有?主要在于这些国家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方面有积极的建树。而这种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完全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国学生很乐于参加慈善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打工赚钱是家常便饭。国内的教育尽管也强调多元评价,但分数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标准。如果成绩不够好,就算你的社会协调能力和规划领导能力再强,也没有人赏识你。偏才怪才屡屡受到排挤,甚至被淘汰出局。多元评价得不到落实,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状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塔的塔尖。状元崇拜,说到底是有关何为“成功学生”的社会取态,与“高分低能”、“文科无用”一样,症结在于评价标准太单一。反观欧美国家不会像中国那样对“高考状元”情有独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当总统和当掏粪工,只是分工不同,都能获得丰厚体面的收入以及社会劳动保障。大家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这样,人们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技工、司机等行业,同样有优秀人才加盟。反观我们,行业差别和歧视仍然很大,只有考高分才能进入名校,而只有进入名校才能获得“高人一等”的发展机会。一个公平的社会能为公民提供更多向上的机会,考场无处不在、博弈无时不有,高考不会固化一个人的命运,更多的风景还在“社会”主战场呈现。过分的宣传高考状元,是在人为的“拔苗助长”或摧残人才,是在人为的扭曲人才教育机制。不仅于高考状元们自身发展不利,令人担忧的是,它还会导致更多的人追捧高考状元,以高考状元为目标为榜样。长此以往,便会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培养出一个个考试机器,却不是真正可取可用的人才。所以,与其关注高考状元一个人,不如关注所有考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比较合适。
其实,主要是因为天气和学生的原因。在7月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暑假即将来临。就算你不是高三党,只要越靠近假期,那么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一些影响。记得之前是7月份才高考,那个时候,有的中小学都已经考完期末了,都在放假。如果高三学生看到别人在游玩,而自己还要苦苦的复习着,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再加上7月的平均温度,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在这种酷热高温的天气下复习,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再加上周边其他学校放假了,很多高三学生都会感到焦躁不安。说实在的,记得当初官方说要提前一个月进行高考时,他们就是觉得高三学生复习多一个月,和提前一个月考试,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高三第二学期开始时,学校要教的知识点,学生都已经学完了。这个时候,学生都是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提前一个月高考,可以让学生在这种精神状态比较饱满的情况下进行考试。相反,拖的时间越长,对考生越不利。有可能复习着复习着,他就走神了。所以,提前考,相对比较好,不用让考生和家长苦苦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