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成本法下和权益法下初始计量是怎么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权益法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和后续的投资收益。
单说你这个问题,权益法初始计量时的分录是:
1、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贷:银行存款这一步没什么好解释的,都能理解。不多说了,不懂得再留言问!2、实现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实现了净利润,也就是说被投资方年底的净资产增加了,那么投资方按照权益法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就需要调增长投,能理解了吧!3、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你不懂是就是这一步。发放现金股利时冲减实现净利润时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为什么这么做呢?站在被投资方的角度来说,发放现金股利做的分录是: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减少,说明被投资方发放股利时候会造成企业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相应的净资产也就减少了。那么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下,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不是也要相应的减少呢?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