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拼音:miè),蔑字本义说法不一,一说指困倦睁不开眼的样子;一说指杀伐、灭杀。
蔑有微小的意思,由微小引申,指轻视。篆文中的衊字与蔑同音异体,本义是污血。引申为血染,再引申为用物涂染,再引申为用恶语诬毁诽谤,因而有“污蔑”一语。后来衊简化作蔑。藐,读音miǎo,基本字义:
1. 小,幼:~孤。~小,2. 轻视:~视。言者谆谆,听者~~,3. 古同“邈”,远。出处:《唐韵》亡沼切,音眇。《博雅》小也。《左传·僖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
藐miǎo 小,幼:~孤。~小。轻视:~视。言者谆谆,听者~~。古同“邈”,远。
蔑miè目受伤而不明。无,没有:~以复加。小:~视。轻~。灭:“而~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涂染:诬~。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