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为“兀”,念wù兀,wù,从一在人上。
高而上平也。兀字骨刻文演变: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兀”是汉语中的一个使用不多的多音字,其读音有第四声wù和第一声wū;造字法:会意;结构:独体;笔划:3;五笔:GQV;繁体:兀;郑码:GRA;笔顺编号:135;四角号码:10212;Unicode:CJK;统一汉字U+5140二、“兀”释义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4、静止。组词:兀傲词义:倔强孤傲。组词:兀立 词义:直立。组词:兀兀词义:用心的样子。组词:兀自词义:仍然,还。多见于早期白话。例句:盘山的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凌空侧向兀立着。
元字没有上面那一横念兀字。
汉语拼音:wu。部首:儿。笔画:三。五行:土。五笔:GQV。
基本解释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鹫。
详细解释
1、(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杜牡阿房宫赋)
以上解释,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