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于二字是同义词,在古代汉语中二字都有,汉字简化后“於”的意义全部归入“于”中。
很多人误以为“于”只是“於”的简化字,“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诗经》、《尚书》、《周易》中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的写作“於”。但是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於,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亦是姓,不同于于姓。“於”字有三种读音,即yú(于)、wū(呜)、yū(迂);虽然中国大陆一般把“於”略写为“于”,但是“於”字读wū(呜)、yū(迂)两种读音时,仍作“於”不能略写为“于”,如见于先秦文献的“於戏”、“於菟”、樊於期等。“于”在一般意向可通“於”,但不乏特殊的独有意向,如“于”作为姓氏和作为动词词头“黄鸟于飞”、“凤凰于飞”,不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