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头发的“发”和出发的“发”是两个不同的字。
出发的发,在《平水韵》里面属于入声六月,所以是可以和“噎”“月”“别”(古音与今音也不同)等等发音都很短促有力的字押韵的。再详细一点:其实中国的古音中是没有(f)这个声的,就像“佛”这个字读做(bo),通“勃”字;而浮这个音,大概是读做(pou)的,而“发”这个字则读做(bie),四声。所以有“中间小谢又清发”句,又有“主人忘归客不发”句,当然,这个是仄韵了,在长歌中或者会出现,但律诗一般是不使用仄韵的。恰好的是,我刚才举的两句在原诗中都是与“月”押韵的。
我发现在唐诗宋词中,很多押ie韵的诗里经常有”发”这个韵脚,
比如”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闲,樯橹灰飞烟灭”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由于音差得太远,读起来很是不和谐。有谁知道“发”字原本的
读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