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就虚bí shí jiù xū成语解释: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
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成语造句:但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气闷。(鲁迅《致台静农》)成语辨析:~和“避重就轻”;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发音技巧:实,不能读作“shì”。书写技巧:避,不能写作“辟”。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近义词:声东击西、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反义词: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就汤下面 [ jiù tāng xià miàn ]
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就虚避实 [ jiù xū bì shí ]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就日瞻云 [ jiù rì zhān yún ]
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就棍打腿 [ jiù gùn dǎ tuǐ ]
比喻乘便或顺势行事。
就事论事、就地取材、就地正法、就正有道、就日望云1、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解释】: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成语】: 就地取材
【拼音】: jiù dì qǔ cái
【解释】: 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出处】: 清·李渔《笠翁偶集·三·手足》:“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