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uó,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陀”的基本含义为一种儿童玩具,如陀螺;引申含义为山冈。在日常使用中,“陀”也常做量词,表示数量很少。字源演变:“陀”,初见于金文时代,会意字。本义是陂陀。说文解字注:小也。大曰。小曰阤。崩峦阤岑。此其义也。子虚赋曰。登降阤靡。岩阤甗錡。皆谓欹倾也。后人多用陊爲之。古书或用褫爲之。从。也声。丈尔切。又弋尔切。古音在十七部。
陀
拼 音
tuó
部 首 阝
笔 画 7
五 笔 BPXN
详细释义
1.〔~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它这个字念是陀,它的读音是tuo的二声。
耳加它这两个字组成不了字。正确的只有 陀,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汉语汉字,它的读音为tuó,它的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为 阝,这是一个形容词 。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它的本义就是指倾斜不平的样子。“阜”与“它”联合起来表示放眼看去,一条长土阜像一条扭摆身体正在游走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