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的是"编年体"和"制度文"。
1. 编年体:编年体是一种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的文体,它以年代为单位,按照年、月、日的顺序,逐次叙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编年体的文字简洁明快,叙述方式一般较为简单直接,在叙述典章制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记录。例如《左传》是一部以年代编排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典章制度与政治事务。
2. 制度文:制度文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法律规范和政治制度的文体。这类文体通常以条文、章法的形式呈现,对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规定和说明,用于宣布、解释和传达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在古代,官府或朝廷往往会发布一些制度文来规范社会秩序和政治运行。例如《礼记》中的《乐章》、《仪封》等就是记载了周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仪办事的文本。这些文体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记录和宣传典章制度,对于后来的研究、了解和推广典章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史学家非常重视典章制度的记录,《史记》有八书以记天文、地理、文物制度,其后许多断代史皆 “八书”体制,设“志”以记历代典章制度。
文体是“典吏就本制度加以增损,记其事实”。这种文体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典吏就本制度加以增损,记其事实”,说明了典吏在制度改革和变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历代典章制度的梳理和记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