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yǎng]汉语文字卬,汉语三级字,读作卬(áng或yǎng)ˇ。
从匕、从卩。“从反人之相与比叙”是其范式。骨与骨相合交接之瑞信是卩之范式。匕、卩两范式叠加。比叙瑞信而激励奋发是卬之范式。卬:áng ㄤˊ。本义:(1)人称代词。我。《尚书·大诰》:“越予冲人,不卬自恤。”(2)抬起,扬起。“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3)高。与“低”相对。《新唐书·安金藏传》:“地本卬燥,泉忽涌流庐之侧。”(4)激励,振奋。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5)怒。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衍义:古地名。衍义:又用作姓。卬:yǎng ㄧㄤˇ。本义:(1)“仰”的古字。脸朝上。与“俯”相对。
(2)仰慕,敬慕。《荀子·议兵》:“上足卬则下可用也。”衍义:<1> 仰望,期望。<2>仰仗,依赖。中文名卬拼音áng,yǎng部首卩字码536C五笔q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