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
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于(Yú)姓主要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春秋战国混乱,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为山东于氏。[7][8]2、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9]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10]3、出自北魏前期的鲜卑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为于姓。[40]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11]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姓氏于有于,俞,郁,余,喻,禹,虞等
九大姓氏是指汉族九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古代有“张王李赵陈刘黄杨周”的说法。现在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各个姓氏的人口数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在汉族人口比例超过2%的九个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