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形近字邦。
邦bāng释义〈名〉(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同本义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利用为依迁邦。——《易·益》协和万邦。——《书·尧典》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挷 [bàng] [péng]
古同“搒”。
梆 [bāng]
1.打更等用的梆子。
2. 用棍子等打;敲:奶奶拿起擀面杖要~他。~树上的红枣儿吃。
3. 敲打…
垹 [bāng]
古书上说的一种药物,形如手掌。
形近字:挷
“绑”,普通话读音为bǎng,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绑”的基本含义为捆,缚,如捆绑、绑架。引申含义为绑劫,如绑票。
帮,邦,梆,
“邦”,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甲骨文“邦”字由“田”、“丰”构成,“田”表示人们赖以生活的地方,“丰”表声,后来又在金文时代、楚系简帛时代、秦朝小篆时代、秦系简牍时代中发现,“邦”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时代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