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 字共有 21 画,笔画顺序为: 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横、竖、横、点蠡读音:lí名词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
《广韵.平声.戈韵》:「蠡,瓠瓢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蠡读音:lǐ动词 虫子蛀食木头。《说文解字.零部》:「蠡,虫啮木中也。」清.段玉裁.注:「此非虫名,乃谓蠹之食木曰蠡也。」形容词 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明.张自烈《正字通.虫部》:「凡器物用久剥落若虫蚀者谓之蠡。」
蠡字共21笔画,笔顺: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
蠡,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ǐ,最早见于秦朝小篆。
“蠡”字基本含义为虫蛀木;引申含义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在古代汉语中,“蠡”常用作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蠡县。
的笔顺是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蠡 [lí,lǐ]
汉字
蠡,汉语二级字,蠡是汉语词汇,读作lí、lǐ。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卢启切《集韵》里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