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蓬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隐居在草莽之中,过着清贫的生活。
也可以解释为隐居在乡间或山林之中,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见群峰之高处,闻天籁之清音。此時輟耕息鍬,坐隱蓬華之中。”意思是在登上鹤顶之楼时,看到群山之高,听到天籁之音,于是放下农活,隐居在蓬花草丛之中,过清静自在的生活。后来,人们就用“寓居蓬蒿”来形容隐居的清贫生活。
比喻自己处在乡野之中,没有什么作为。
寓,指的是居住的地方,在这里指的是寄托。居,意思是处所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住在。蓬蒿用来比喻乡野之间的人,这个词语在李白的诗句中也有表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