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仄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音韵格调,是指发音时声音的轻重和升降。
它在文学中通常用来形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在汉语诗歌中,每个字的韵律都有仄平之分,仄音指的是声音重心在第二个音节上,如“青山”,“明月”,“长风”,“万物”,而平音指的是声音重心在第一个音节上,如“东风”,“红日”,“白云”,“大地”。仄仄的读音为 zè zè,其中“仄”音为“zè”,第一声,表示声音高低升降;第二个“仄”音为“zè”,第二声,表示声音平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