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意思是: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
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2. 《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意思是: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3.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苦热行》:“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意思是:汗如雨下,坐立难安。好不容易吹来一小阵风吧,这风却像热汤一般,凉意就甭说了,就差把人吹得外焦里嫩。
4. 北宋 晁补之《仲夏即事》:“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意思是:闷热得没一丝风,屋柱下的石墩都湿透了,树林里的蝉被热气蒸熏得疯了似的号叫着。
5. 宋 梅尧臣《和蔡仲谋苦热》:“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意思是:天气热得干柴将要起火,禽兽也想剥了自身的皮毛,真是热到极点了。
金乌玩焰兴高昂,小道徐徐赴北乡。黄狗休眠藏屋角,灰鹅追逐下莲塘。鸣蝉爬树嫌炎日,异客趋阴避烈光。我手撑开如意伞,鸟喷火雨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