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是: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计提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经济利益流入过程的反映,发生额在账户贷方,累计折旧科目余额是贷方余额,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计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以,计提折旧,累计折旧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净值减少。反过来看,是不是意味着,累计折旧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净值就增加了。计算关系是没错的,但在实际中并不简单。累计折旧的减少,基本都是在固定资产清理的过程,是累计折旧转出,是随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步转出的,会计分录(为简化,以下不考虑资产减值)是: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清理的可能是未提足折旧的资产,此时资产的账面余额一定大于其累计折旧;可能是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由于预计净残值的存在,资产的账面余额也一定大于其累计折旧;即使是没有预计净残值且已提足折旧,资产的账面余额也不会小于累计折旧。能不能出现:累计折旧减少,导致资产增加?关键就在固定资产清理的结果。
1. 固定资产清理是被处置变卖了,如果变卖收入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清理费用”;2.固定资产清理是被用来非货币交易、对外投资了,如果取得的资产价值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清理费用”。以上情形,累计折旧减少,导致资产增加。有没有和资产清理无关的累计折旧减少哪?只有当前期的计提折旧提多了或累计折旧转出转少了,要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差错更正处理,此时,也是累计折旧减少,导致资产增加。只是属于:“什么情况下,1+1不等于2?算错的时候。”提到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补充一点。《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就是说,即使调整固资资产折旧的计提,也只能从当期开始,不用调增或调减往期的累计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