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
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初、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或学情分析)包括:
即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分析——学生“有什么” ;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学生“缺什么”;
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第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措施。
第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确定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确定教学顺序,建立教学活动程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媒体。即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六,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
(1)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
(2)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设计出整堂课的教学结构、步骤及其实施方案;
写出每个环节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3)课堂总结设计。
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巩固的问题及方案。
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第七,总结与评价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