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家书中说自己早年练字,不能以一家之体练习,而是多次变更,以致于一事无成。他更是将练字无恒无成看作是自己的耻辱之一。
认识到自己的这一缺陷之后,他有意识地加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在家书中,他做了一个总结:
早年在书法这方面,我曾苦苦求索多方实践却不得法,终是一无所成。这些日子以来,在“恒”字上下工夫,发现每天都在精进,一年年大有不同。可见,不管年龄是大是小,不管事情困难还是容易,只要能够行之以恒,就像种树养畜,每天都在成长却难以觉察。
两段家书,从意识到缺陷到自我更正取得一定成绩,曾国藩的“恒”字功夫可见一斑。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的工夫。
于进德则持之以“敬”,于修业则贞之以“恒”。即时文一事,亦不可少有间断,久之自然精进,犹长日加益而人不觉也。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以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一个“恒”字,一个朴素的道理,很多人却难以做到。
曾国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属中也曾说自己一生之中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无恒,乃至于万事无成。告诫儿子“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曾国藩一生成就数不胜数,在家书中更是总结了无数的人生经验,如果非要用几个字来概括,那么这个“恒”字,一定是其中之一。
他的意思是人贵有恒心和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