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十三四岁年纪的称谓为舞勺之年。
这一称谓来源于《礼记·内则》,其中提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这里的“舞勺”指的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会学习这种舞蹈。因此,舞勺之年指的就是男子十三至十四岁的年纪。
除了舞勺之年,古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还有不同的称谓,比如:
八九岁称为总角,因为这一时期的少年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形如羊角,故名总角。
十五岁称为志学之年,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十岁称为弱冠,这是男子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的年龄。
这些称谓都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成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代女孩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