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习惯!
很多人有这样的好习惯,但一些细节会拉开差距。同样30分钟,做好准备的话,有的人可以看完一本书。并且收获还比很多人大。
安静我觉得找个合适的环境就能达到,比如在书房,没人打扰就行。我猜你说的应该是让自已的心沉下来,静下来,心无杂念,投入到书里。这个点最重要,关系到后面的两点。
我们知道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大脑的电波和思维能力都会是一个最佳的状态。 想要高效,务必注意力要集中。也就是说,沉浸在其中,忘我的一个状态,这时候无论是阅读速度还是记忆力都是高速运转的。也就是所要的,安静!
第一,在开始之前,不妨稍微准备一下,比如选好要看的书,设定一个时间,30分钟,或者45分钟,这是一般人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的时间范围,一般的学生课堂时间都是45分钟。有必要的话,买一个番茄钟计时,务必要远离手机。
第二,准备一个笔记本,如果只是休闲类的书就不必要了。也没有必要这么费周折。可以先提一个问题,自已想要从书中获取的信息,想在书中学习到什么,等下用。
第三,摒弃杂念。一旦开始,不到时间不要停。速度尽量快,不要读出声,声音会影响我们的速度。不要纠结某个词,某句话,大多数的书里有很多废话,我们只找那些给我们带来触动,给我们带来启发,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就行了。中间遇到特别需要的关键词,记在前面准备的本子上。
时间到了,停下来,看一下刚才的问题,有没有在书中得到解或者有没有找到自已需要的内容,参照记下的关键词,复盘一下刚读的内容。就像发动机一样,现在虽然停下来了,但还是热的,记忆会跟得上,刚的看的内容还印个各个神经末稍上呢。
如此方式,可以尝试!带着问题,目标更明确,效率自然高。
想要让晨读、午阅更加安静,那就要创造这个阅读环境,比如说默读。
想要让晨读、午阅更加安静、有序、高效,那建议写成晨读笔记或者午阅笔记,或者说心得体会。
如同我们写文章一样,没有大量的阅读支撑,我们哪篇都写不出来。让我们写一个电视剧的观后感,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也是只字片语都写不出来。
想要写出晨读笔记或者午阅笔记或者心得体会,那么就要精读、通读,采用默读或者静静的看这种方式,环境会比较安静。强制性要求输出读书笔记,为此这个阅读动作井然有序进行,为了保证读书笔记的质量良好,咱们人的内心都会自觉去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