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是指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
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公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统称为形位公差(toleranceofformandposition)。
形位公差一般也叫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包括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四要素。 形状公差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等6项。 通俗点就是,和形状有关的要素。
形位公差是指工件上几何特征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等偏离其理论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的限制值。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控制工件的几何特征形状及其相对位置的精度,从而保证工件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精度。形位公差是制造与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不仅涉及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还涉及到装配、检测等环节。在实际生产中,形位公差也会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因此,对于工程师和制造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形位公差的知识和应用技巧,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
形位公差是指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公差,包括了位置公差、角度公差、直线度公差、平面度公差、圆度公差、同轴度公差、同心度公差、垂直度公差等多种公差。形位公差是为了保证零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相对位置精度和运动精度而设置的。形位公差的设计和控制需要考虑零件的功能、材料、加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