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多粘人粘的很厉害该怎么正确引导

2024-06-13 11:22:25
孩子三岁多粘人粘的很厉害该怎么正确引导,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三岁多宝宝太粘人,不愿意和爸爸妈妈等家人分开,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在宝宝7、8个月时就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大约要到宝宝2岁左右才能慢慢减弱或消失,也有部分宝宝到4岁时仍有这种情况。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

总是放任宝宝无止境地依恋家人或害怕分离,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由于多数宝宝3岁后就要上幼儿园了,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很好地克服焦虑情绪,入园时就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情况,以下有一些小建议可以参考试试:

1.给予更多的安全感

真正能使宝宝获得安慰的方法,就是让他充分的感受到家人对他的爱,从而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平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的多陪伴宝宝,给他更多的关注与呵护,当他感觉足够安全,才更有勇气去面对分离的场景。

2.要理解但不要妥协

分离焦虑和依恋都是宝宝的正常表现,家长应该宽容而耐心的对待他,不要因为觉得烦躁就训斥他的哭闹。家长也不能一味的觉得宝宝很可怜,而总是对宝宝妥协,这只能让宝宝下一次更难和你分离。当你确实需要离开宝宝一阵子时,可以温柔的和宝宝告别,然后坚定的离开,不能半路返回。

3.从短暂分离开始练习

从短暂分离开始锻炼宝宝适应这类情景,但不要悄悄地离开宝宝,以免他误会你抛弃了他。设定一个“妈妈离开”的程序,让宝宝逐渐了解妈妈要消失一段时间,然后还会再回到自己身边。记住一定要在答应回来的时间内回来,这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4.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长要从生活上打好基础,保证孩子已经掌握了独立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为孩子准备一些平时在家喜欢的玩具,这样不仅会让孩子自身感到熟悉,也会吸引别的小伙伴来陪他一起玩耍,提高锻炼社交能力,从而更好的融入新环境。

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性格,不要过度保护、事事都给他提供帮助,而是由他自行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当宝宝主动寻求帮助时才施以援手;

多带着宝宝去和同龄孩子接触,给宝宝创造机会融入社交群体,锻炼他的交流能力和社交主动性。

2024-06-13 11:22:25
赞 4592踩 0

全部回答(2)

三岁多粘人太历害可能是没有安全感,可以带出去多跟小朋友玩一下,刚开始可能他会不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或想要妈妈陪他一起玩,这个时候可以是害怕,不喜欢跟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多结交点妈妈,感觉兴趣相投的,或者其他妈妈的宝贝你家宝宝不是特别抗拒的都加个微信啥的,熟悉了可以一起约出来玩,这样多呆在一起,自然他就不喜欢老粘着你了,我们小区有三个妈妈就是这样认识的,成为了特别好的闺蜜,去年有一个宝妈因为工作原因去外地定居了,今年暑假还回还带着孩子过来玩,然后三个宝妈带着自家宝贝一起去玩,玩了一个多月,快开学了,那个宝妈才又带自家宝贝回去了,真的是很羡慕呢!其实孩子粘你,可能是因为你把他保护的太好,所以有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2024-06-13 11:22:25
赞 2711踩 0

三岁多特别粘人,应该说不会的,这时孩子已经有社会意识了,他们和小伙伴不再平行玩耍了,而是手拉手的玩了,不会一直粘着某位家长。

想一想在三年多的时间,孩子的生活是不是颠簸流离,抚养人频繁更换,没有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意识,所以他就想一直粘着,担心自己去玩了或者睡着了,你们又换人了。

这种安全感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他不能全身心专注在绘本上、玩具上,焦虑你们会离开的心情占去了他大半精力,在学龄后也有些影响。所以,这时家长应注意了。我建议:

1、给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陪伴人也要性格开朗,给他满满的爱;

2、每次出去办事都告诉他,不要偷偷跑出去,而是说清什么时间出去和回来,如果不能准时就打电话告诉他,一点一滴的重建安全感;

3、当他粘人闹人时也是他最脆弱时,千万不要打骂训斥,紧紧的抱着他,有时一个拥抱就能给他很多,然后再慢慢的讲道理,三岁多已经能听懂了,他们也很讲道理。

希望能帮到你。

2024-06-13 11:22:25
赞 4657踩 0

感谢邀请!

0到3岁的孩子的依恋关系主要以亲子关系为主,即与妈妈的情感链接关系,当然妈妈的的成长缺失,这种亲子链接关系也会转移到其他主要监护人身上,例如代替妈妈照顾孩子的老人。故,孩子粘着妈妈是正常的身心发展阶段体现。

3岁之后,孩子会逐步有社交需求,期待和同龄人的交往,即需要小伙伴,而与小伙伴交往,互动的学习,也是需要妈妈的做好鼓励,示范及正确的引导。

楼主苦恼孩子该社交的年纪却太粘妈妈,那孩子是否是小家庭出来的呢 平时是否主要是妈妈带 大家庭其他成员帮衬,换手的机会少呢 若是这种情况,孩子这种粘人表现也属正常,妈妈也无需焦虑,让家庭其他成员,例如爸爸,或老人多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养育,玩耍,当然也需要多带出去与其他小朋友,同学交往,相信,慢慢的孩子会有改善的.

其次,孩子安全感是否缺失 也需要妈妈考虑的 若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缺失了,一定要重视起来,耐心的给孩子爱,相信爱里长大的孩子不会差!

最后,要考虑孩子本身天性问题,天性不同于性格,它是有遗传因素的,有的孩子天生活泼,自来熟,如同孙悟空一样,不受规则约束;有的孩子也会如同猪八戒一样,对爱的需求很高,黏糊;有的孩子会想沙僧一样,认权威,规则性强,懂事听话;也有的孩子也会像唐僧一般,目标性强,理性。天性不同,孩子生活中的表现也会不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也一样,努力了解自己的孩子,顺应天性,因材施教。

2024-06-13 11:22:25
赞 371踩 0

“孩子只有得到了情感的满足,才会自然走向独立”,孩子粘人,千万不要强行推开,以为那样就可以培养独立性,这种想法只能说是你的一厢情愿。只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孩子才会建立起安全感,才有勇气和胆量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情感的交流 让孩子快乐,让孩子产生安全的依恋而不是时时“粘人”,并不只是母亲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是在幼儿与母亲相互的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母亲要想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首先在观念上要正确,要认识到和幼儿的情感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他一个礼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送个玩具哄他,孩子就会觉得你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站”而总是粘着你。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就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安全,这时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依恋,孩子出了什么问题,会跑来向妈妈诉苦;孩子有了什么开心事,会跑来和妈妈报喜,这样,亲子间就建立了安全的依恋。

1. 家长要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具有敏感性,如对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应该做正确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满足

2. 经常微笑地与孩子交流

3. 常和孩子说说话,给孩子唱唱歌。这些都可以促进孩子与母亲之间形成比较安慰的信任。

4. 可以适当的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借由这些,孩子会感觉到,你是多么的爱他。良好的习惯 要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家长自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幼儿建立适中的依恋关系,既能让孩子与家长相处融洽,同时也能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与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样孩子才不至于总是粘着固定的一个人。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言行在孩子看来是很有威信的,因此母亲如果对孩子做出了承诺就要努力实现并形成习惯。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可以信赖的,不管妈妈离我有多远,妈妈还是爱我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总是哭闹着要粘人了,而是在心里建立了一种和妈妈的联系。 1.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 这样经过几次的体验,孩子知道父母是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放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老师一起游戏、玩,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找妈妈上面了,而是开心快乐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了。 2. 如果你要暂时离开你的孩子,尽量在你离开前让孩子处于愉快的状态。最好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告诉你的孩子“妈妈一会下班回来就和你一起玩”。形成这种习惯后,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离开我只是暂时的,她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回来陪我的,不会抛下我一个人。 3. 当你外出回到家时,要对孩子说:“你看,妈妈回来了,妈妈答应过陪你一起玩游戏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会吧!”形成习惯后,孩子就知道,妈妈是遵守诺言的。 4. 你离开孩子外出办事时,请千万记得要告诉孩子,不要偷偷地走,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只有无时无刻地粘着你才会让孩子找到缺失的安全感。和谐的家庭氛围 只有生活在团结、和睦、亲密的家庭中,幼儿才能有安全的感觉,这里的安全不仅是身体上的安全,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这样能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人,有利于幼儿的人际关系发展,使孩子不再“粘人”。 虽然说亲子依恋问题主要是母亲与幼儿的关系,但是往往幼儿生活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幼儿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现在的家庭结构中,年轻的家长一般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的比较多,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样常常会让孩子感觉到亲情的缺失,感到一种不安全感。所以,他们会特别渴望亲情,会想要和父母粘在一起。

2024-06-13 11:22:25
赞 7853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