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
《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著,亦称《孙子》。
该书有曹操等11家作注。唐朝杜牧说:“孙武书数十万言,魏武(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
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的西汉墓中发掘出《孙子兵法》残简。
该书现在的存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13篇。
《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历来被称为《兵经》,对后代的军事科学和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写于春秋时期,这一历史书籍后来在唐朝时期公元734年,遣唐使吉备真备是第一个真正将孙子兵法带回日本的人,后走向世界。
《孙子兵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书籍,这是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地位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