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熟练度错觉,就是说学习的时候我们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内容或者一下就能听懂的内容会欺骗我们,让我们误以为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而实质呢,只是我们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而已。
比如和别人打电话需要记下电话号码,这时如果如果只是靠头脑记忆,挂完电话,或者穿插被打扰一下,恐怕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我们用笔写下来,我们就会感觉安心很多。其实这个过程就存在熟练度错觉,我们记在纸上的电话号码,并不是大脑中真正的记住了电话号码,而是记在了纸上,大脑就会错以为我们记住了电话号码。而实际上,一旦离开了这张纸,我们就想不起来这个电话号码。
熟练度错觉会在潜意识中自动的形成,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陷入其中。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听课的状态,是不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时不时告诉同学们,这里是重点,要理解,这里是常见考点要背会,这里是易错点,要圈一下,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节奏,拿出笔在课本上画重点,在笔记本上抄老师的板书,或者跟着老师读一遍或者默念几遍。其实课堂中的这些习惯都会在潜意识中强化“听懂”的错觉。荧光线画重点、抄课堂笔记、再看一遍老师指出的重点,以及跟着老师读一读。因为这些学习方法大多数都是被动式的,不过脑子的学习,我们以为在重点内容下面一条线,重点的地方读一遍,记下老师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增加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熟悉程度,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记住,大脑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学习的这些内容也同样的存在了大脑当中。而实际上这些知识被记录在课本、笔记本上,或者是重复读了一遍。
如何破解这种自我欺骗的课堂幻境呢,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回想,让大脑去主动的回想刚刚学过的知识,而不只是简单的动动手或者动动嘴。 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课程上听过课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只是动动手,和动动嘴,这样只会让我们陷入到熟练度错觉当中,以为我们画了重点,能够跟着老师念出来重点,就学会了这个知识。
相信很多同学的身边有这样的学霸,上课看起来没有认真听讲,也没有做过什么笔记,考完试的时候还在抱怨考试太难了,好多都不会,就是乱写的,但是分数下来,我去,接近满分呀。这类的学霸真的让人恨的牙痒。实际的情况则是因为这些学霸在听课的过程中,总是通过回想把知识消化在课堂之内。在老师讲课的间隙,比如写板书,出题目的时候,去回想刚刚所学的知识和概念,用自己的话,在心理表述一遍,然后对比自己的表述和老师的讲解以及书本的内容是否正确。
所以破解“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学习困境的关键所在,就是确保真正的听懂了,在上课的间隙中,多去回想老师讲解的概念、重难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而不是被动的动动手记下来,动动嘴,跟着老师念一遍。在课后复习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对着课本或者笔记再读一遍,而是合上课本和笔记,回想,回想一下课本和笔记的内容,必要的时候在心理或者下课向同学复述一遍,如果能正确的讲出来,则说明才能说明真正的掌握了。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呢,我也经常这样。
r 听完课去做作业,不一定要全都会,要是全会的话那是神........
r 可以允许自己有不会的,但一定要先自己思考思考,实在不会的话做个记号,明天课堂上认真听,或者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下次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关注到这题,然后就再看一遍,加深记忆,也就记住了。
r 一份辛苦一分才,要坚持下去,更要有耐心哦~~~~·
中国民间有: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听懂的是知识,是理解了知识。会不会是能力。能力的强弱不完全决定于知识的量。主要还是决定于经验的积累。经验越丰富能力会更强。而经验的丰富与否决定于个人是否善于总结或者向他人学习。所以能力与一个人练习多少与与人交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