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历史沿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源阶段:普通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雅言”。《论语·述而》中提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时的“雅言”是当时的标准语,用于教育、文学和官方场合。
2. 发展阶段:秦朝时期,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为后来普通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朝时期,儒家学说盛行,使雅言成为官方和民间的共同语言。
3. 演变阶段:随着历史的演变,普通话逐渐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区。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繁荣,文化交流广泛,普通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朝时期,普通话逐渐受到南方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南北语音的差异。
4. 规范阶段: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书籍的大量印刷和传播,普通话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清朝末年,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推动了普通话的研究和发展。
5. 现代普通话阶段:20 世纪初,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普通话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系统地研究和教授。
1955 年,我国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为现代普通话的推广提供了便利。
1979 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学校中普及普通话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普通话的普及。
总之,普通话的历史沿革经历了起源、发展、演变、规范到现代普通话的阶段。现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955年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中,北京官话以一票之差险胜了五十一票的西南官话,成为了现今通行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