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了解大学生活有哪些新变化,将有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生活变化的特点。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由依赖父母安排难以独立生活,转为凡事要靠自己处理的集体生活;生活习惯上,饮食、气候、语言、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都会造成适应不良;生活的领域大大拓宽。
其次是学习状况的变化。学习任务比起中学来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学习方式由依赖老师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
再次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的改变会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的要求强烈,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建立友好的协调关系。
最后是管理制度的变化。从教学管理看,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提前修满学分提早毕业,也可以延长学习时间。从管理方法上看,大学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从管理系统上看,大学校园各个职能部门都直接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
二、积极适应新环境。
了解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就必须尽快去适应大学生活,为此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适应新环境:
第一,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大学后,大学生应该摆脱过去的依赖心理,在辅导员、班主任指导下自觉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注意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听取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体会和经验。
第二,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最易产生情绪波动与自我评价偏差。新生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逐步摸索与自己水平、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应用工具书,利用图书馆等条件自学。
第三,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与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交往,需要把握交往机会,学习沟通技巧,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第四,升华理想,确定新的奋斗目标。适应环境最根本的因素是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后,专业方向已定,可以把美好的理想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从社会理想的高度来认识上大学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把社会需要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相互羡慕根源是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所致。努力拼搏的人生才最精彩,最值得珍惜!
这个深有体会,
高中羡慕大学的原因是:
1. 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每天起那么早,睡那么迟了。一般高中最迟七点半就已经开始上课了,而大学有课的时候,一般从八点才开始,晚上高中上晚自习要到十点多,大学有课的话一般九点就下课了。
2.不用每天做那么多卷子,考那么多试,大学的话做卷子一般就是期末考试,不然没有卷子做,个别学校还有期中考试卷子除外。高中的话卷子雪花般满天飞,尤其是高三,特别多。
3.没有那么大压力,去了大学,基本上家里不会逼着学习啥的了,压力小了,没事也可以出去玩玩。
大学羡慕高中:
1. 生活过的没有啥目标,尤其是课少的时候,不知道该干嘛,于是乎打游戏,睡觉,特别迷茫,高中最起码每天都忙,有事可干。
2.生活要独立,大学什么都是自己去做,高中的话一般都是父母准备好了,自己不用动手什么的
3.高中的时候只需要考试就行了,然后选择大学,而大学的话需要修这个分那个分,特别烦人
4.竞争压力,高中不管怎么比,就是比成绩,大学不仅仅比成绩,还比各方各面,体育啦,男朋友啦,能比的都比。
5.毕业,高中毕业后一般接着上学,大学毕业后一般考研或者找工作,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决定。
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