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提出海陆变迁说的依据如下:
1074年,沈括奉命到河北西路,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区巡察.当他沿着太行山向北行走的时候,在山崖间,他常常看到含有螺蚌壳和鸟卵形的砾石,像一条长带,横贯在石壁中间.经过观察分析,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指出:"由此可见,这里过去曾经是海滨.然而现在东面距海已经近千里了.今天所称的大陆,都是淤泥沉积而成的。”
沈括根据太行山断层螺蚌化石及砾层的沉积带,在世界上第一次从化石的角度做出了关于海陆变迁的推论。
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今已东距大海已千余里,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的。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