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S管理第一阶段——整理
1)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
2)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
3)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
实施要领:
1)自己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2)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3)将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场所
4)对需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5)制订废弃物处理方法
6)每日自我检查
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避免两种极端现象的出现:
一种现象是什么物品都觉得是有必要的,都需要放在现场;另一种现象是可能半年或一年需用一次的物品都当作不必要物处理掉,而导致物品的浪费。
2) 一些不必要物品尤其是一些橱柜等,不要急于丢弃,可能在这个区域是属于不必要的,而在其他区域可能就会成为必要物品,建议可以集中在某个区域保存,并有清单记录。
二、5S管理第二阶段——整顿
整顿阶段用于医疗行业,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使物品保持随时能够快速取出的状态,另一方面使不同员工都能按要求完成同一操作。整顿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
1) 对整理之后有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
2) 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地标识。
实施要领包括以下几点:
1)流程布置,确定放置场所:在做整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操作流程,尽量使一个操作能在一个平面范围内能完成,达到高效的目的。
2)规定放置方法: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心电监护的病人在外出检查时,连接线散落在地上或床头的现象,我们统一将连接线绕两圈,用雌雄贴捆扎,护理人员有了一个快速放置连接线的方法,散落一地的现象避免了。
3)划线定位,做好标识:用物放置位置在大部份人都觉得满意的前提下,就可以定位了。做标识的目的是使所有人都能清楚用物的名称和作用,以达到所有员工都能很好归位的目的。做标识一定要考虑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4)明确数量:用科学的方法明确数量非常重要,同时还要规定取用和补充的方法,以防止用物过期现象的发生。
整顿的“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
1)放置场所:
a、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
b、工作区域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2)放置方法:
a、易取
b、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c、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3)标识方法:
a、放置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