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nuó]
汉语文字
傩,汉语二级字,读作nuó,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释义
1、形声。从人,从难,难亦声。本义:举止到位,行动有节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毛诗传》郑玄注“行有节度”。徐锴曰“佩玉所以节步”。)
2、指古迎神赛会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论语·乡党》
人字加个难字读nuo,第二声,基本的意思就是行走姿态柔美,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也叫傩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也叫傩神,还有傩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试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多用于祈福等。
傩拼音nuó
部首亻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2画
1、行走姿态柔美。
2、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
相关组词:
1、傩雨[nuó yǔ]
为抢得秘笈,又将有腥风血雨展开。
2、赠傩[zèng nuó]
古代送走疫鬼的一种仪式。
3、逐傩[zhú nuó]
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
4、傩仪[nuó yí]
特殊的祭祀活动。
5、傩禳[nuó ráng]
用驱傩禳祭的方式以驱除疫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