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叫郧阳。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
历史变迁现在的十堰地域古称郧阳,位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秦巴山区腹地。
1.夏朝:十堰地区分属于梁州和豫州。丹江口为豫州,其余都是梁州。
2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有庸国,彭国,微国。
3.西周:有庸,微,麋,钖,绞,均等方国。
4.春秋时期:设上庸6县,分别是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
5秦汉:南阳郡和汉中郡。十堰东部一部分为南阳郡,西部为汉中郡。
6明朝:郧阳府。和现在十堰辖区差不多,多了一个保康县。
十堰的古称南阳郡,汉中郡。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