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叫锣”和“叫唱”,除了语言因素之外,还应该包括水袖、髯口、甩发、绸子、手绢、手势等的配合。
从念白的角度来说,每个“叫”的调门、节奏、情绪、拖音的长短都有不同,比如声调上有低沉的、高亢的、由低到高的、由轻到响、一张口就涨调门的;节奏上有快的、慢的、由慢而快的、有既定节奏的等等。
这一类的念白介于唱腔和念白之间,不但是唱和念之间的转换,也是与锣鼓、曲牌、唱腔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它担负着向鼓师和琴师暗示、提醒和交代的任务。
“叫锣”和“叫唱”的音调和节奏需要夸张,需要撑开,表达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感情冲击力。
因为它不像唱腔那样有规定的节奏和旋律的约束,所以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票友界的朋友们,比较习惯于学习唱段,对京剧念白还不够重视,或者说因为没有人指导而不敢涉猎,其实学起来并不难,而且还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