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有:
1、各方人争做中正,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才,地方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渐趋落后。地方垮台,中央自然无法独存。
2、吏部在人才的任免方面全部依据中正评语,则官吏的升黜之权皆在中正,致使时人竞相追逐此等权利,而无暇顾及其他职位之实事。
3、世家大族通过中正控制朝廷官吏的任免,致使当时为官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造就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九品中正制产生魏晋时期。选拔人才步骤如下:
一、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人才。
二、人才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
三、对表内记录人员进行审查,写评语。然后交吏部审核,决定职位分配。
九品中正制优点:
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员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吏治清明。
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