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主要服饰结构分为基本结构、交领右衽、褒衣广袖、系带隐扣。
基本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主要结构部位
肩缝,在肩膀处前后衣片相连的部位
领嘴,领座,领面
门襟,左前幅,里襟,右前幅,下摆,止口,后幅,后幅里布,搭门,领窝
扣眼,驳头,袋盖,里袋
袖窿,夹圈,袖围,袖囗,后袖窿,后夹圈,后袖围,大袖,小袖
总肩宽,后过肩,背缝,背衩,摆衩,后搭门,后领省,后肩省,后腰省,腰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