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杀不可辱
士可杀不可辱,成语,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意思是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解释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
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 。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出自《明史·王鏊传》
士可杀,不可辱。可以牺牲生命,但是不可遭受污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