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三国时为蜀国地。
秦代置蜀郡。
汉属益州。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原位于四川一带的川峡路一分为四,设立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四川疆域轮廓形似一位纵马骑士,在重庆直辖之前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