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罱河泥"是一种古代的农活,主要用于清理河流底部的淤泥,以便于灌溉农田。这项工作通常由农民们利用特制的罱子工具完成。
在清代诗人钱载的《罱泥诗》中,他对罱河泥的劳动过程进行了形象逼真的描绘:“两竹分手握,力与河底争。吴田要培壅,河泥粪可成。罱如蚬壳闭,张吐船随盈。”。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罱河泥的具体操作过程,还揭示了这项农活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罱河泥"也常出现在一些古诗词中,用以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他们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就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其中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描绘的就是农民们在罱河泥之后,举杯庆祝丰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