訿[ zǐ ]
部首: 言
五笔: YHXN
基本解释:
國語辭典:
訿zǐ(动)①诋毁。
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讠字旁右边一个此这个字是訿读音:[zǐ]部首:言五笔:YHXN
讠字旁右边一个此念“訿”字。
訿,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为zī,该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起初基本含义为古同“訾”;继而引申含义为估量,限度。
有关常用的组词为毁訿。
基本信息
拼音:zī
繁体:訿
释义:訿zī(ㄗˉ)字义未详。
总笔画:3
部首:言
笔顺: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结构:左右结构
讠字旁右边一个此是訿,拼音是zī、zǐ。
訿,拼音是zī,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3,释义是 古同“訾”。
訾[ zī ]、[ zǐ ],多音汉字。
读[ zī ]时,1.同“赀”2.姓。读[ zǐ ]时,说人坏话:~议。~毁。
本意是指“就餐”,引申义为“嘴边”、“鼻前”,该文字在《礼记·丧服》和《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等文献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