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心理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暂估处理差异的核算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暂估入账
当材料、商品或成本尚未收到发票时,根据预估的金额进行暂估入账。
例如,暂估材料入库时:
```
借:原材料(暂估)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
收到发票
收到实际发票后,根据实际金额进行冲销暂估金额,并记录实际金额。
例如,实际收到发票时:
```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
差异核算
如果暂估金额与实际金额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差异核算。
如果暂估金额低于实际金额,需要增加费用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应付账款或其他相关账户。
如果暂估金额高于实际金额,需要减少费用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应付账款或其他相关账户。
如果暂估金额与实际金额相等,则不需要进行调整。
调整销售成本
当暂估销售成本与实际销售成本存在差异时,根据差异调整销售成本。
如果实际销售成本高于暂估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成本。
如果实际销售成本低于暂估销售成本,减少销售成本。
调整利润
根据实际销售成本与暂估销售成本的差异,调整利润的金额。
如果实际销售成本高于暂估销售成本,减少利润。
如果实际销售成本低于暂估销售成本,增加利润。
会计差错处理
如果暂估金额与实际金额相差较大,可能是会计差错。
对于不跨年度的差错,直接红字冲销前面的错误分录,然后按正确金额重新入账。
对于跨年度的差错,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未来适用法,在发现差错的当期进行调整。
请注意,具体的会计处理可能因企业会计政策和所在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有所不同。务必遵循相关法规,并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