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中的利得有哪些?

2024-07-30 17:40:26
会计小百科
会计小百科认证

会计小百科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中级会计利得包括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利得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最终都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影响资产负债表。收入和利得的区别在于概念范围、产生来源和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中级会计利得详解

在中级会计中,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对资产负债表具有直接影响,某些利得还会影响利润表。

利得的种类

利得包括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这些利得会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还有一些利得会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但不会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中。

收入和利得的区别

概念范围不同:收入涵盖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广义上包含利得。然而,狭义上的收入和利得是有区别的。利得是由非日常活动产生的。

产生来源不同:再次强调,收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

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在会计中,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而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收入和利得的报表编制和列示方式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利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这部分通常在利润表中体现;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影响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分录的角度来看,收入的增加通常记入借方的“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贷方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而利得的增加则可能记入借方的相关资产科目,贷方的“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科目。

中级会计中的利得涉及多种类型,其处理和影响与收入存在明显区别。在会计实务中,正确区分和处理利得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